时事热点

NEWS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时事热点

美中贸易战,打起来伤了谁?

作者:         发表时间:2018-04-04 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872次

当地时间3月2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总统备忘录,针对涉及600亿美元价值的中国商品决定动用"301 条款",掀起了一场"贸易战"。"301 条款"来自美国国内的一项法案《1974年贸易法》,其目的是当美国政府自认为受到"不公平"待遇时授权单边行动,以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和利益。

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是不争的事实,但其所称80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并非都由其他国家造成。主因之一来源于美国的政策选择,美国居民储蓄率过低而联邦债务率过高,储蓄能力长期远低于投资水平,这必然会导致巨额财政赤字;主因之二在于美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下降,而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迅速上升,两国实力的差距逐步缩小,贸易逆差更难以缩小。

历史上,美国利用"301 条款"对其他国家单方面发起贸易战已不是新鲜事,不少国家闻之色变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,美国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"301调查",涉及日本政府几乎全盘接受,先后签署了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和《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》,被迫改变了贸易结构,半导体、钢铁、医药等市场完全向美国开放,直接导致日本资产泡沫破裂,经济受到重创。

这次美方对中的征税领域主要涉及高科技产业,例如高铁装备,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机器人、航空产品等,有美国媒体将征税清单与《中国制造2025》进行对比,发现两者竟然高度重合。日经中文网也发表文章,直接援引美国高官的观点称"美国真正担心的是《中国制造2025》"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对这份清单的制定过程,我们不得而知,但可以肯定的是,美国已经觉察到中国在这方面的具备的相当强的而核心竞争力。那么,这场以美中贸易逆差为借口的贸易战,很难说背后没有隐藏相当程度的政治忧虑。

此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主要针对既定的贸易结果,而这次恐怕更多的是出于对一个制造大国崛起的担忧。过去,中国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,与当时出口高端产品为主的美国形成互补关系,双方互利共赢。如今时过境迁,美国不再是10几年前的美国,中国也不再是10几年前的中国。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发展迅猛、大有赶超之势。2001年,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出口额占中国整体进口总额的16.8%,2016年,这一数据降到了8.2%,其中一般的差额被其他国家的出口所取代。相较之下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,两者技术差距迅速缩小,中国的触角愈发逼近美国的高科技制造业。此种情势下,美国想要的恐怕不是缩小贸易逆差,而是在高端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不受威胁。

另外,2018年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年,特朗普的民调数字近一年来都处在历史低点,此次中期选举共和党若失利,对特朗普的总统权威及明年连任会非常不利。而有报道称,美国农业带的选民对有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战十分反对,这部分选民恰恰是在2016年支持特朗普当选总统的主力之一,而作为美国农业第二大客户的中国若针对美国农业领域进行反击,那么这部分"感觉被全球化过程遗弃" 的选民,处境将非常艰难。

随意制裁他国,最终伤害更深的往往是本国公民利益。央视记者采访了美国当地一些企业和民众,他们表示,如果中美贸易磨蹭升级,一些以产品出口中国为生的行业可能遭殃,例如农业、服装制造、电子零售业等,而很多美国普通消费者想买的东西都买不到了。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,对一国的制裁还会直接波及整个世界产业链,引起公愤,四处不得人心。

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,这样的"贸易战"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必经之路,这种成长之"痛"将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新常态。一方面,这种处境可以倒逼我们更快进步,要力争尽快实现《中国制造2025》这一行动纲领提出的目标,推动国内制造业转变为高附加值产业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,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。另一方面,对于这根可能会落下来的"经济大棒",中国不愿也不惧开战,除了积极"备战促和",我们还应思考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,要继续深入改革开放,放宽市场准入,加大知识产权保护,为外商提供更好投资机会,与各方共同探讨符合各国国情的合作模式。(荆楚网)(洪振律师)

洪振官方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